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

教師自我成長研習

教師自我成長研習-楊惠文老師主講
相處,在讓別人認識自己之前,我們先要了解自己,並能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,看看自己,如此才能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感受。在人群互動中,有些人很積極,但常被潑冷水; 教師自我成長研習楊惠文老師主講 相處,在讓別人認識自己之前,我們先要了解自己,並能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,看看自己,如此才能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感受。在人群互動中,有些人很積極,但常被潑冷水;有些人很慷慨,但別人常不領情;有些人很熱心,但常被批評;更有些人努力不懈,到頭來卻一無所獲,深受打擊;您了解自己嗎?您了解自己有何內涵嗎請您先想一想…?您了解自己的優點嗎?別人知道您的優點?您注意到自己的缺點?別人知道您的缺點?您知道如何表現自己、控制自己?您的出現常常讓現場很『冷』嗎?您相信「天下無難事、只怕有心人」?您在意別人的感受?還是以自我為中心?

一、自我的探索夏林清教授認為自我探索的內容包含:1、你的應變能力:當生命中一件件對自己形成壓力的事情發生時,能否適當的處理這件事以及伴隨而來的情緒,就是所謂的應變能力。2、自我肯定的能力:能跟別人建立開放、真誠、直接和適當的溝通能力。澄清你的價值觀:價值觀就是你對事物「對」、「錯」的看法,什麼事情你覺得是「對」的、「應該」的,就代表了你的價值觀。3、探討你的生活型態:所謂生活型態,就是個人在規劃自己的生活時所採取的特有方式,由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中,可能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。4、你做決定的方式:「做決定」也需要技巧,是可以透過學習去增進效率的。 訂目標、做計劃的能力:適度訂下合理可行的目標,會使我們變得更獨立、更有效的運用時間,也更有彈性。

二、溝通的技巧梁永泰博士認為,廿一世紀的溝通方法主要是網絡型的,傳遞的方法是多元而互動的。溝通至少可以涵蓋講故事的能力、聆聽的能力、提問的能力、與公眾對話的能力等四方面之能力。1.非語言技巧:善用面部表情、聲調和姿勢 動作的技巧。2.語言技巧:使用文字以增強訊息的清晰性。3.自我表達技巧:讓別人更瞭解自己。4.傾聽和反應技巧:正確解釋他人的涵義,並且分享所接受的涵義。5.影響技巧:說服別人改變他人態度或行為。6.營造氣氛的技巧:創造一種正向的氣氛使溝通有效達成。

三、探索「自我成長」的態度有人問:自我反省、自我探索需要顧及別人的立場嗎?需要談誠意嗎?需要顧及別人的立場嗎?事實上,態度與成長同等重要…!!人的一生中有許多事是需要經營的,但是經營能否成功,要看我們的態度如何,在自我成長的議題中自然需要先嘗試經營自己的角色。1.重視教學成效韓愈〈師說〉說:「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、解惑者也」。所謂「教育」乃百年基業,因此教學是一個良心事業,一份責任感,很少人會去查你有沒有認真上課,同事也不會跑去旁聽,所以只有自己最清楚是否認真教學,是不是關心學生。2. 因材施教─每個學生都是寶 學生素質參差不齊,但千萬不要放棄任何學生,每個學生都有長處,數學不好的學生,或許程式能力很強,這時就不要給他太理論的研究課題。仔細觀查每個學生的特質,憑著有教無類的精神培養他,就能有好的收獲。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,只要有好的指導方法,給予他們機會,並且慢慢地建立他們的信心,相信假以時日,很快他們就會跟上進度並展現爆發力,進而脫胎換骨。3.廣結善緣─積極參與研習活動 做為一位好的教育工作者,絕對不能只知埋頭苦幹,必須要走出去,與人接觸並與國際接軌。從接待演講者、參與國內或國際研習會議中可以多認識人。人家說「見面三分情」,說不定將來計畫書、論文、升等的審查,就剛好落到這些熟人的手上,所以積極參與校內或校外的服務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4.凡事先做好準備等它 《禮記‧中庸》說:「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」。我們都知道計畫是一個重覆且固定的routine work,我們這些做老師的人,有一整年的時間可以去完成它。既然知道,為什麼一定要等到「到期日」之前才匆匆忙忙做準備呢?看學校各處室何時需要繳那些資料,把那些時程都記錄下來。以後每年我們就提早準備,等他們來文就可以馬上交出去了。這樣的工作態度沒有什麼學問,簡單來說,就是一個有效率的做事風格而已。5.養成記錄的習慣 人的記憶是很短暫的,一個星期前的事情很容易就會忘記,為了避免需要時找不到資料或遺忘,必需養成隨時做記錄的習慣。這些材料不但可以豐富個人的學術記錄,並且更重要的是在需要時隨時可以查得到。 送給各位----------三千萬

一、千萬要看重自己,尊重他人。

二、千萬要讓您活的很自在,笑得很開懷。

三、千萬要敞開心胸,時時關心周遭的人。祝福各位:態度決定氣度…氣度決定高度…您的人生高度愈高,視野就愈廣,胸襟就愈遼闊,自然而然…您便容易明瞭「自己」是怎麼一回事了。 資料來源:http://tw.classf0001.urlifelinks.com/css000000002470/cm4k-1164556356-912-1954.doc
http://msn.iecs.fcu.edu.tw/~ccc/article/14_young_scholar.htm

沒有留言: